根据英国《每日电讯报》5日的报道,媒体所获取的数据显示,在以色列与伊朗爆发冲突后,伊朗的导弹直接击中了以色列的五个军事目标。尽管如此配资公司开户,以色列方面并未对外透露任何关于此次袭击的详细信息。以色列国防军对此表示,他们不会就军事设施受损情况作出任何公开评论。
这一情形正好凸显了美以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对舆论的掌控能力。比方说,伊朗被炸的消息,短短一天之内,卫星图像就迅速流传到网络上,几乎每个角落都能看到。但相对而言,以色列的情况却截然不同,遭遇导弹袭击半个多月后,卫星图像依然被严格保密,仿佛能把信息“捂”得严严实实。真是让人不禁感叹,有时候控制信息的能力,远比防空网还要高效。
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学者们经过反复校准雷达数据,终于确认了伊朗在今年六月持续了12天的冲突中,成功发射了六枚导弹,准确击中了以色列的五个军事设施。这些设施包括内瓦蒂姆空军基地、一个情报中心和重要的后勤设施等。而这些损失,几乎在以色列的官方战报中彻底消失了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。
展开剩余71%当英媒向以色列军方发问时,发言人仅简单回应了“所有部队继续保持职能连贯”的话,根本没有进一步的澄清与回应。这种信息的遮掩,让人不禁想起以色列在处理战争时的“套路”:战斗七分靠实锤,三分靠吹牛,而以色列正是这个“吹牛”艺术的老手。试想,真主党武装在北部边境就等着直播,哈马斯在加沙废墟里做情报工作,伊朗也在监控卫星图以做沙盘推演。若此时以色列承认自家防空系统遭到击破,那不就等于主动给敌人送刀子?
另外,以色列政府的焦虑也是可以理解的。反对党正在聚焦所有漏洞寻找把柄,而民众若听说情报中心遭到袭击,必定会引发巨大的恐慌与不满。因此,以色列宁愿“暂时糊弄”过去,关闭大门暗中修复设施,向外界坚称“以色列的胜利已定”,这套剧本对他们来说已经驾轻就熟。
更重要的是,这些年以色列一直在大力吹嘘其防空系统的威力,尤其是“铁穹”与“箭式”防空导弹系统,几乎已经成为其国防的金字招牌,绝不能让这块“金字招牌”在自己手中崩塌。
不过,伊朗的导弹攻击策略同样也展现出不小的技巧,他们精心设计的报复手法,看似精准到位,恰到好处,避免造成过多的局势升温。回顾伊朗2024年4月的那次导弹袭击,九枚导弹精准命中以色列两大空军基地,跑道被炸得支离破碎,但巧妙地避开了油库与弹药库,目标明确,却避免过度激化局势,展示了复仇艺术的高明。
而今年六月的攻击则更加典型,六枚导弹准确摧毁了多个军事目标,但很快就停止了,根本没有瞄准民用区域,这种“手下留情”的策略既可以安抚国际社会的情绪,也避免了让以色列陷入更多麻烦。对德黑兰来说,他们清楚,如果真把特拉维夫炸成一片废墟,可能会引来美国航母战斗群的迅速回应。
此时的局面,双方都以各自的方式宣扬胜利。以色列宣称“摧毁了伊朗的核威胁”,而伊朗则声称“让以色列低头认怂”。这一“双赢”的局面,实际上是由导弹这一“硬核武器”共同创造的。
然而,现代战争的形态已发生了根本变化,卫星技术与信息战的引入,让战争的迷雾变得越来越难以遮掩。正如俄勒冈大学的教授们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,精确到每一个爆炸坑的土方量。2024年4月伊朗袭击后,商业卫星的照片就将拉蒙空军基地的损坏细节呈现得一清二楚,甚至让以色列只能拿烟雾弹掩盖,声称“视频是伪造的”。如今,这些卫星图像已无法再被轻易忽视,开源情报组织纷纷发布清晰的卫星影像,直指以色列的军事设施损毁情况。
现代战争已经变得几乎透明,信息封锁显然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容易实现。以色列想要继续控制信息流通的方式,显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。而这场以伊冲突也许还远未结束,双方的较量正在更深层次的技术与资源补充中悄然进行。伊朗已经将高超音速导弹藏匿在沙漠深处,以色列则在努力补充“箭-4”防空系统。若再发生冲突,恐怕连“部分拦截”的遮羞布都很难保住。
战争的真正代价配资公司开户,总是需要在硝烟散尽之后逐步显现。而科技的眼睛与历史的笔,终将揭示出更接近真相的那一面,超越任何自吹自擂的战报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